ITNEWIT(IT牛品汇)
当前位置:ITNEWIT(IT牛品汇) > 育儿 > 正文

育儿智慧:三等父母爱批评,二等父母多唠叨,一等父母怎么做?

为人父母之后,孩子的表现是否乖巧懂事,学习成绩是否优秀,成了许多父母心情的晴雨表。

孩子未来是否能考入名校,找到理想的工作,是否能成名成材,也被许多父母用来衡量自己的人生是否成功、幸福的标准。

就连李嘉诚也曾说过:一个的事业再成功,如果孩子没有培养好,也是难以获得幸福的。

有效的育儿经验和心得,也被越来越多的父母重视,都希望找到最佳的育儿智慧,把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

刘林是高级白领,全公司几百号人,他最羡慕的人是公司的一位保安。为什么呢?

原来,刘林的儿子和保安的儿子是同班同学,刘林是本科毕业,保安是高中毕业,但是刘林的儿子是学渣,而保安的儿子是学霸。

让刘林最难堪的是去开家长会,儿子经常被点名批评,爸爸就觉得很丢脸。家长会之后,就是儿子挨批评教训的时候。

为了儿子的成绩,刘林下了不少功夫,给孩子买习题集,上补习班,有空就亲自辅导,可惜的是,不但成绩没提高,父子关系还越来越紧张了。

保安因为要轮班,而且工作时间长,陪孩子的时间有限,但只要有空,保安爸爸更多的是问儿子累不累,要不要去公园玩一玩,放松一下。

这位爸爸还有点惭愧地说:因为自己懂得不多,也不能辅导孩子,和儿子聊到学习时,都是让儿子多说,自己就像“哑巴”一样的听着,再就是多夸赞儿子,相信儿子未来一定比爸爸强。

家长没有批评,没有唠叨,让孩子多说,父母做“哑巴”,反倒成就了孩子。

育儿智慧:三等父母爱批评,二等父母多唠叨,一等父母做“哑巴”,有点道理。

三等父母爱批评。

许多父母在和孩子相处、沟通时,当发现孩子不听话,或是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时,批评、指责孩子就成了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方式。

孩子考试得了98分,家长就责问另外2分怎么丢的?是不是太粗心啦?

孩子成绩排名第五,家长马上问前面四名都是哪些同学,为什么孩子不能考个前三呢?

当父母带着一颗追求完美的心,去要求孩子时,无论孩子的表现如何,都会有地方让父母无法完全满意,都能让父母找到可以批评的问题点。

父母的批评,传达给孩子的是否定,不认可,这不但会影响亲子关系,还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

二等父母多唠叨。

听到父母说起,“别人家的孩子”会让许多孩子头痛,而一个爱比较、爱唠叨的父母更是孩子的噩梦。

邻居家的孩子吃饭比较快,在吃饭时妈妈就忍不住唠叨:看你吃饭,怎么这么慢呢,还掉了那么多米饭,你就不能吃快一点吗?

表妹的考试成绩多了3分,爸爸拿着试卷开始问:这么简单的题,怎么错了这么多呢,是开小差啦,还是太粗心啦,看看你,平时不认真,考试连你表妹都考不赢。

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无法激发孩子的斗志;唠叨孩子的问题点,并不能使孩子改正问题。父母的唠叨和比较,要么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要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

一等父母做“哑巴”。

有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说我们有两只耳朵,只有一张嘴,就是让人类要多听,少讲。

其实,父母在教育6岁以上的孩子时,也是同样的道理。6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自我意识,也形成了自我的独特个性。

孩子都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也希望自己的想法被认可。

年少的自尊心也不允许经常被否定,特别是来自父母的否定。

甘心做“哑巴”的父母,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正懂得了教育的内涵,在孩子面前装糊涂,装傻,把表现的机会让给孩子;一种是觉得自己知识有限,或时间有限,真的不知该如何教孩子,反倒是这种不教,成就了孩子。

育儿成功的父母,最重要的是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感,父母的陪伴,是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而不是三天两头的批评、指责,也不是被父母拿出来比较的对象,更不会时时担心受到父母的否定。

育儿的智慧,是做孩子的守望者。

不是不管孩子,也不是事事都管着孩子,这是管与不管之间的一种智慧。

itnewit.com:ITNEWIT(IT牛品汇) » 育儿智慧:三等父母爱批评,二等父母多唠叨,一等父母怎么做?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