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IT(IT牛品汇)
当前位置:ITNEWIT(IT牛品汇) > 育儿 > 正文

这七个“育儿坑”你绕过了几个?

作为新时代的辣妈潮爸,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育儿宝典”。每天,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育儿攻略”在育儿圈盛传……

身边也有好多朋友,一说到教育,一说到育儿,满满一副“育儿达人”的模样。在信息泛滥的今天,原本就有一些育儿攻略是教育的红线,可仍有人津津乐道。于是小塾就整理了常见的育儿“七宗罪”,看看这些“育儿坑”你能成功绕过吗?

1.对孩子的行为大呼小叫,反映强烈

桌上有杯热水,宝宝跑了过去,你是不是会下意识的大喊:“别碰!”然后冲过去抱走。

如果宝宝尝试从一层台阶上跳下来,你会不会马上冲过去,迅速抱起孩子,然后大声喊:“吓死我了,这也太危险了!”

这种行为有以下几个负面影响:

孩子本身可能收到惊吓

这点是最直接的,宝宝可能还不懂是这么回事,就因为你的过激行为而吓哭了。

好奇心没满足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小朋友好奇心很重,也勇于尝试,或许是大人总是夸大了后果,后来他尝试后没有那么可怕,便不相信;与其夸大后果吓唬他,不如告诉他,“你可以轻轻试试,真的很烫哦!”,他一定会小心翼翼的碰一下,感觉到你说话的真实性,后续便会躲远一点。

宝宝可能会觉得你在和他做游戏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宝宝不小心打了你一下,你做出了明显发的反应——大叫,并有些表演的成分在里面,小家伙便会玩得乐不疲惫。越来越上瘾,还有比如扔东西之类的,他只是因为你的表现,而觉得很好玩。

2.什么事情都阻止,扼杀了宝宝的好奇心

宝宝是还小,认知能力比较弱,想保护宝宝也没错,但,也要区分场合。比如:宝宝要玩泥土,大人会说太脏了不让玩;宝宝学大人用杯子自己喝水,结果撒了一地,甚至摔碎了杯子,下次宝宝敢拿起杯子,大人们就可能马上阻止……

这种行为有以下负面影响:

扼杀宝宝的好奇心

宝宝对于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勇于尝试新事物,是一种天性使然。家长要做的就是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孩子对世界的求知探索的欲望,满足宝宝的好奇心,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小朋友好奇心很重,在探索的过程中,应该以一种鼓励的态度对待;而不是孩子稍微有点自我行动,便横加阻止甚至抵制,这样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孩子做事会变得唯唯诺诺,没有自信。

3.拿自己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对比

“我邻居家的孩子8个月就会站了,我家宝宝快一岁了,还不行,真愁人!”

“我姐姐家孩子才两岁就知道自己要上厕所了,我家爸爸两岁半了还啥都不知道!”

孩子不是工业制品,有统一的规格!每个小盆友的个体差异性是很大的,有的发育早,有的发育晚,有的说话早,有的会走晚,有的口齿伶俐,有的长个快,所以,这些对比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像没有一个正常人不会走路吃饭、说话尿尿一样,这只是个早晚问题,作为父母大可不必焦虑。

4.强迫宝宝叫人,以示教养

“来,叫叔叔” “叫哥哥” “叫爷爷”

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别人眼中有礼貌、有教养的好孩子,很多家长会在宝宝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就让孩子叫人,很多还是宝宝不太熟悉的一些人。但,此时,孩子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他可能不会叫人(尤其对方是不熟的男性)。在接到指令后,他可能会把头扭到一边,家长不断命令时,宝宝甚至会选择用嚎啕大哭来逃避,最后闹的大家都很尴尬。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看到亲戚盆友时,自己主动打招呼,并向宝宝传递称谓,“这是小明哥哥”,让孩子耳濡目染,并熟悉人与人打招呼是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孩子自然而成开始模仿,最后稍微引导就可以。好多好的习惯和礼节,身传大于言传!

5.用否定的句式,与孩子沟通

“不要在白墙上写写画画”,你要是这么对宝宝说,那么十有八九他还会继续往墙上画。这是一个常见的错误,如果你觉得是宝宝在气你,与你做对,那真是冤枉他了,因为宝宝的认知能力很弱,他不能准确的理解否定句式,但是他理解的仅仅是“往墙上画”这几个字……所以后果可想而知。

这时候,你不是要做否定的命令,而是准确引导,比如可以这样说:“宝宝,小鸟应该在纸上画才好看,来妈妈和你一起画” 然后演示给他们看,这才是争取的阻止方式

6.强迫小宝宝分享自己的物品给其他人

“这是我的爸爸!” “这个是我妈妈给我买的!”

宝宝在2岁左右,会开始萌发自我意识,在这个阶段,宝宝会把身边所有的一切都认为是自己的,他会认为自己的玩具是自己的,别人的玩具依旧是自己的(这个想法很酷吧,是属于这个年龄层的特权哦)。他们不会容忍自己的东西离开自己的手,在潜意识里,他们认为不在手里了,就意味着他们永远失去那件玩具了。

这种行为一般到3岁左右就会结束了,表明上看一切都是我的,什么都不愿意分享,但这种行为与成人世界中的自私,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这个阶段,父母可以耐心的告诉宝宝,玩具是可以分享的,只是暂时分享,不会永远失去,切记私自将宝宝的玩具送给别人,也要让他们逐步接受分享这个概念,另外还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分享获得更多的玩具,让他们知道分享的乐趣。但是,只要宝宝不想分享,就一定不能强迫,这是最重要的。

7.说话不够简明准确 高估孩子的理解能

看到宝宝乱扔橘子皮,妈妈教育说:“你不知道往那儿扔啊?”结果说了好几次,小家伙也不听,依旧我行我素。这时候,爸爸也拿起一个橘子,剥完了,把橘子皮扔进垃圾桶,还说:“橘子皮是垃圾,要丢进垃圾桶,发射!” 结果呢,宝宝捡起之前地上的橘子皮模仿爸爸的样子,都扔进了垃圾桶。

对呀,一个几岁的孩子,语言、认知、理解等各方面能力都很弱,很多父母却以大人的对话方式与之相处,听不懂就不会做。你是单方面要求,而孩子更需要互动,在互动中加深理解,最好是身体语言,这样才是与宝宝沟通的正确方式。

辣妈潮爸们可以数一数,自己掉进了几个坑呢?

我们也会尽量绕开这些“育儿坑”

用科学的方法给孩子一个幸福童年

itnewit.com:ITNEWIT(IT牛品汇) » 这七个“育儿坑”你绕过了几个?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