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IT(IT牛品汇)
当前位置:ITNEWIT(IT牛品汇) > 育儿 > 正文

play hard 还是study hard?你所不知道的“丹麦教育” ,到底有什么值得学习?

众所周知,丹麦不止是一个充满童话故事的浪漫国度,也是一个被多次评选为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均获奖最多的国家(13个诺贝尔奖)。

生活在丹麦的孩子,不仅幸福得让人嫉妒,也同样不失有过人的才能,甚至一度被称为“全球最佳抚养小孩的国家”

丹麦的小孩为什么能如此幸福且富有才华?显然跟他们培养孩子的方式紧密相连。

《跟丹麦父母学快乐教育》一书把丹麦育儿法则归纳为“PARENT”,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法则:

1、P-playful玩耍

2、A-Authenticity诚实

3、R-Reframing重建

4、E-Empathy 共情

5、N-No ultimatums不下通牒

6、T-Togetherness惬意相聚

今天就借以这本小书来跟大家探讨一下“北欧式的快乐教育法”。我会展开三点进行详细解说,剩余的有感兴趣的家长们也可以去找来自行阅读。

P-playful玩耍

比起填鸭式的学习,丹麦教育者们更愿意通过强调“玩”和激发孩子兴趣的方式来促使孩子自我驱动地去追求自己选择的目标或学习

教育也能玩?看似不靠谱,可在丹麦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孩子们往往是高压式学习、被动式学习,没有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快乐性,孩子的教育更注重成绩分数和排名;

但在丹麦考试很少,他们不过分强调竞争和排名压力。因为他们认为竞争方式会降低学生的整体水平。所以在你可以看到即使是初中生的数学题目都非常简单,放在国内几乎就是小学水平——小菜一碟。

丹麦对“玩”式教育贯彻很彻底。举个例子,中国家长们最喜欢在饭桌上不遗余力地“审问”孩子考试不及格的原因,但丹麦的老师已经开始借助小餐桌“玩”起了教育。

丹麦教育大纲规定,学生要接受两年的烹饪教育。在烹饪课上,孩子们除了学习烹饪技术,老师还会讲授一些基本的营养知识,和饮食卫生知识,然后放手让孩子们实践。

这与纽诺·艾玛保育园的8大国际早教课之一“厨厨乐”不谋而合,同样是通过和孩子一起亲手制作美食,让孩子们“玩”到到实践中去,更好地来激发孩子对饮食文化和食物健康的兴趣与创造力,让孩子爱上吃饭。

R-Reframing重建

在各种讲座之余,我最常听到父母们会对孩子们有以下类似的评价,诸如“他本身就很内向”、“他打小数学就很差”、“你真的是我见过最自私自利的小孩了”……殊不知,父母们这些评价其实在往孩子身上贴标签。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5岁-6岁是孩子儿童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

因此父母切记不要过早地给孩子“贴标签”,孩子的行为习惯尚未养成,对于孩子们来说,在没有自我意识跟判断力的前提下,孩子们很容易于无形之中“促进”自己成为了父母眼中的“坏小孩”。

重建的意义就在于,让父母们抛开以往对小孩的认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更少地输出负面评价,多着眼于事情积极的一面。当然重建也不代表完全消除这些负面事件,而是有所侧重。

好比方说,有些孩子出门容易丢三落四,这种情况下,通过让孩子多关注细节,跟孩子一起培养出门前反复检查的习惯,让孩子学会独立清点出门前携带的物件,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贴标签:“净丢三落四,不让人省心”,或是直接提醒“你钥匙带了吗?数学作业带了吗?”……

当孩子能够自己完成检查清单的行为时,父母要及时鼓励跟表扬,当然不是泛泛的“你真棒”此类,而是具体地表扬:“你今天不需要提醒,就可以自己收拾好要出门的东西,而且速度很快。”

通过这样一起完成检查清单的方式,让大人和孩子都更加关注细节,提升认识事物的能力,也不失是一个大人跟小孩共同成长的方式。

E-Empathy 共情

在大陆开放二胎之前,蛮多孩子都属于独生子女,家长稍不注意可能会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感恩”的坏毛病,这是我在很多亲子课堂上遇到的一个很普遍的问题。

丹麦教育则很注重孩子们共情性的培养,其意义是让让孩子学会宽容、理解他人情绪、学会换位思考等能力

2010年,以色列的一项研究表明,家长忽视幼儿的负面情绪,比如“哭泣”、“发怒”等,或者是要求孩子压抑情绪,会削弱孩子们长大后对情绪的察觉和共情能力。因此从小培养共情性很有必要。

事实上3、4岁的孩子都具备明白别人善意、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有时候不是他们不会表达,而是他们不愿意去表达。

对此丹麦父母应对的方法之一是,给孩子展示一组人像表情的图片,图片上的人表情各不相同,父母/老师通过鼓励孩子们想象并分享自己对不同情绪的认识和理解,以此来锻炼孩子们对情绪的识别和感知

即使有时候孩子们的回答是错误也没关系,不要害怕孩子犯错误,也不建议直接指出他们的错误,因为这样会直接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心;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不停地示范正确的做法,强调正面示范;或是在孩子们做错的时候,不直接打击,而是鼓励孩子“很遗憾,但是你做的很好”。

通过鼓励孩子们分享、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并尊重他人与自己的情绪,认识并且接受它,也是一个人高情商的表现

最后

本书总共详细分了六点在讲,这里只讲了其中三点,另外这本书中有很多关于快乐育儿的经典例子,可以说给为人父母者提供了很好的启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来细读。

“北欧式的快乐教育”在我看来有它一定程度上值得借鉴的地方,适当的融入这样一些教育方式,或许就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生命场。

在这个场中,让每个孩子学会思考,学会与自己相处、与别人相处、与社会相处,并且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发展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是最好不过的样子了。

itnewit.com:ITNEWIT(IT牛品汇) » play hard 还是study hard?你所不知道的“丹麦教育” ,到底有什么值得学习?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