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快乐就必然会有痛苦,在学习和成长的路上,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体会到快乐,当孩子不得不吃苦的时候,也要让他们“有意愿”并“有毅力”才行。但是,谁愿意吃苦哇?成年人尚且不愿意,小孩子如何才能愿意吃苦呢?没错!人的天性都是趋利避害、贪图安逸和享乐、不愿意主动吃苦的。但,您只要仔细回想一下,在我们的人生瞬间里,那些“虽苦犹甜”的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就会明白我们该怎样才能让孩子变得“有意愿”吃苦了。
心理学家在关于“心理坚韧性”的解释中,明确说明:“心理坚韧性是一种克服压力、保持专注并达成目标的个性品质。是目标。能够让孩子利用更好的方法学习,是鱼渔课堂。”可见,支撑一个人在苦难中能够保持坚韧的,是目标。
回想一下,在我们的人生瞬间里,正是因为有一个个不同的小目标,才让我们在面对不同的困难时得以坚持下来,比如:当我们在长跑中累得喘不上来气、迈不动腿时,让我们最终坚持跑到终点的是我们想“超越自我”的目标。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我们要想办法帮助孩子树立他自己的小目标。让孩子使用鱼渔课堂闯关学习从小目标到大目标。
好了,听到这儿,很多家长又说了:“我们也帮孩子设过目标,没用!设了也白设……”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除了有目标,还要让孩子能够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体会到“虽苦尤乐”的感受才行啊!怎样才能让孩子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体会到“虽苦犹乐”的感受呢?
在坚持长跑的过程中,当我们累得喘不上来气、迈不动腿时,我们头脑中曾用“就快到了,坚持就是胜利”来鼓励过自己,我们曾用“再跑快点我就有希望拿到名次”或是“我就会是冠军了”鼓励过自己吧?如果把在鱼渔课堂学习看成是孩子必须要挑战的一次长跑的话,我们可以想想:我们是否能够经常给予孩子饱含希望的鼓励?当孩子有厌学情绪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每次都耐心并充满激情地帮孩子描绘出希望的蓝图?
曾几何时,“人生苦短”成了家长们的共识,于是“不求孩子能有什么大成就,只要孩子过得快乐就行”成了很多年轻、现代家长们的育儿价值观,但很多人也许忘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古训,那些一味帮孩子趋利避害、不舍得孩子吃一点儿苦的家长们最终发现:有很多事是自己帮不上也无法帮的,孩子的人生跟我们的一样,终归是要苦乐均沾的,我们能做到的最好的程度,其实就是跟孩子分享苦乐,做孩子最好的“学伴”。
itnewit.com:ITNEWIT(IT牛品汇) » 做孩子最好的“学伴”,会说分享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