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IT(IT牛品汇)
当前位置:ITNEWIT(IT牛品汇) > 育儿 > 正文

嫌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为人父母的你究竟是对谁不满意?

最近找我咨询的妈妈们越来越多,大家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问我这件事情如果是我,我可能会怎么做。但其实我想说,种种育儿问题的背后,其实有更深层的意义等待我们去挖掘。

1.对孩子的不满意

这些咨询的妈妈里,有的妈妈嫌弃自己孩子好习惯养成太慢,其实背后真正的原因是嫌弃自己学育儿和践行出效果慢,嫌弃自己慢;

有的妈妈因为孩子不乖,破功吼了孩子,其实是嫌弃自己学了这么久的育儿还能破功,不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有的妈妈嫌弃孩子成绩差,特别在意孩子成绩,其实背后是嫌弃自己当年没好好读书,吃了学历低的亏……

表面上看,很多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父母们自己的问题。人生中我们会经营各种各样的关系,但是说到底,最根本的都是我们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我们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模式,我们对自己的满意程度,往往会变成我们的一种本能和潜意识,然后投射到我们身边的每一段关系经营上面,去影响我们的认知和评价,去体现我们的价值观,去影响我们的各种关系。

对自己要求高,容易焦虑的妈妈,可能同样会对孩子要求高,会总是焦虑孩子的行为是好是坏会焦虑如何解决(比如曾经的我);得到过父母细致的爱的妈妈,也可能会期望自己如此爱自己的孩子,并期望孩子也如此回馈自己;对孩子溺爱的妈妈,可能其实是因为自己曾经没有好好被爱或者对孩子有所亏待,其本质都是在弥补自己的愧疚或者亏欠……

2.究竟是对谁不满意

父母对孩子的诸多期许,其实是换了一种方式在表达对自己眼前的不满,是自己和自己关系的一种投射。父母总是一边爱孩子,一边把自己的期待、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形成一种过度期待。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从本质上来说,给予他人过度期待,实际上是向他人传递焦虑的一种方式。在期望的背后,隐藏着不满意。期望不太大的时候,不满意的程度也较小,所以不易被察觉,也就不易造成伤害。但是,随着期望增加,不满意也就增加了,到一定程度可以被察觉,就可能给孩子制造心理上的伤害。

3.如何做

那么这个局,怎么破呢?那就是你自己从此以后,去了解自己,检视自己,陪着自己。你可以用几年时间不断地和自己对话,不断地书写,也许,你就可能找到那个真正的你。

而当你了解自己了,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关系理顺的时候,当你足够爱爱自己和了解自己时候,周遭的一切关系,也必将因你而发生改变。(可以尝试从周志建和张德芬的书开始)

有的妈妈会说,我太慢,没你那么快,我就是道理都懂,但是我做不到。那你就尝试接纳自己的慢,接纳自己的暂时做不到。请不要把精力都花在对自己不满、否定、批评指责上面,放弃自己和自己对抗上,尝试去慢慢地接纳,哪怕是自己深深嫌弃的各种缺点。

有的妈妈又会问,我就是做不到接纳自己啊,怎么办?如果做不到接纳,那就接纳自己暂时做不到接纳吧……只有不在把力量苦苦地坚持到对抗上面,才会有慢慢的平静,才会有更多的鼓励,也才有最终的和解。

其实我也特别特别想告诉朋友们:

我们表面在学习育儿,学会如何对待孩子,最终你会发现,你也可以如此养育自己,如此对待自己,如此对待伴侣、父母和亲朋……

你学习身心灵成长学习自我关系,最终也会懂得如何去对待孩子、伴侣、亲朋……你学习原生家庭和家庭排序,你更了解了你的父母和自己,你也就会更了解你的孩子和伴侣……你学习如何经营婚姻关系,学会了如何对待伴侣,你也会懂如何对待自己、孩子、父母和亲朋……

所有的关系经营,兜兜绕绕,其实都是大道至简,都是相通的。理顺了一种关系,你就可能更容易用相似的方法理顺所有的关系。而真正起作用的,是你自己,是你自己选择去学习去成长,才有了后面的一切不是吗?

所以,无论你选择从哪条路开始,最终都是兜兜转转,殊途同归。正如张德芬所说: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但是也请做好心理准备,与自己和解做更好的自己,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却很有可能,需要我们终其一生去追寻!

愿我们坚持阅读,一路同行!

以上文字来自果妈阅读会员四月妈,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评论。

itnewit.com:ITNEWIT(IT牛品汇) » 嫌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为人父母的你究竟是对谁不满意?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