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众多教育领域的热点引发了为人父母者的热议:
原先想让孩子走特长生升学的,现在走不通了;
原先上下课无法正点接送孩子,如今却可以弹性离校了;
原先期待学校能管管孩子无限制玩手机,如今却会因为孩子带手机上学,被叫家长。
与此同时,如 “丧偶式育儿”“家长群乱象”“课后三点半”……都引发了全民大热议。我们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很多意想不到的教育热点与难题都已出现,现在,是考验孩子与家长辨别、领悟能力的时候了。
关键词1:取消特长生
大事件:
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
近日,北京市教委官方微博宣布,今年全市100%的公办小学和初中划片就近入学。今年,北京市各区招收特长生比例为本区初中招生计划的4%以内,明年将取消特长生招生。
启示:
为应付特长生招生考试,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有无兴趣,都把孩子送到培训班突击训练、考级、参加竞赛。
取消特长生政策的出现,恰恰可以敦促家长要关注孩子个性化需求,使孩子投身于志趣,消除特长学习功利化的一面,让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享受乐趣,以促成孩子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2:起跑线
大事件:
2018年4月4日,一部热映的印度电影《起跑线》,引起了很多中国家长的共鸣。该片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夫妇为让女儿去最好的学校上一年级,而绞尽脑汁择校的故事。
启示:
教育是没有起跑线的。超负荷或超年龄段的学习内容和教育,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压力,容易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倦。同时,过于超前的教育所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这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反而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被压抑,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初期,最重要的是通过游戏、趣味活动、交往让孩子们认识自身,认识社会和他人,这要比多认几个字、多做几道题重要得多。家长应该认识到,急功近利是孩子教育的大忌。
关键词3:弹性离校
大事件:
2013年,南京市推行一项校内托管、弹性放学政策。到今年已经积累了6年经验。2017年,成都市也开始试点校内托管、延迟放学。
今年9月,北京市、广州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新政策,要求相关小学提供课后看管服务。“校内托管班”将从周一开设到周五开设,一般从3点半到5点半,延续2个小时。
启示:
政府出台的弹性离校制度,不仅是为我们家长提供了下午多安心工作2-3小时的便利,更是为校级特色课程的实施提供施展空间,为孩子的素质教育打好基础的关键所在。趣知科学、科学趣玩乐、智能编程创客课等内容,都是学校特色课的优选项目。
关键词4:AI时代
大事件:
2017年,我国第一次将人工智能写入政府报告,部分省份在考虑未来将编程加入高考。
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说:“如果一个孩子未来不会编程,他就失去了和机器世界交互的能力,他就失去了创造人工智能这样一个能力。那么这样的情况下,在十年之后不会编程的孩子可能就像现在不会英语的孩子一样让人焦虑。”
启示:
编程思维的确是在AI时代必不可缺的生存技能之一。但面对不可测的未来,我们可以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将他们打造成具有全球胜任力的“T”型人。将来孩子们的竞争对手,可能不是同年级前50名,不是隔壁学校的优等生,不是职场上的甲乙丙丁,而是一个个智能高效、不知疲倦的机器人。
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今天的中国青少年面对来自未来的挑战,政治、经济、文化的共融互通要求青少年培养全球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他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5:治理校园欺凌
大事件:
2017年11月22日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健全防治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长效机制,预防中小学生欺凌行为发生。
启示:
一个孩子从小经常遭人欺负,包括威胁、嘲笑、辱骂、殴打等,不仅自尊心会受伤害,他们长期处在恐惧、焦虑等情绪之中,还容易产生抑郁、退缩等不良心理。如果不加干预,这些不良心理可能一直延续到成年,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精神障碍。
学校对严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可以依法给予惩戒。这对欺凌者也是震慑,对被欺凌者,是重要的支持与安抚。
关键词6:丧偶式“育儿”
大事件:
近期,有一篇刷屏的文章《男孩留学2年败光200万弃学成“巨婴”:与家人唯一交流是要钱》让很多父母很震惊。其中有一个细节:这个孩子自小父母离异,由奶奶独自带大,宠到现在。成年了还要奶奶喂饭,可见失去爸爸妈妈的陪伴,后果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中国家庭普遍意识到了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但是,越重视亲子陪伴的家庭却越缺乏陪伴时间,家长在关心孩子身心健康时却忽视了陪伴质量。同时,父亲的陪伴明显缺失。科学趣玩乐,亲子趣体验等项目能给家长不错的高质量陪伴。
启示:
从孩子出生起,就让爸爸参与到育儿中来,抓住这个“关键期”。让爸爸享受到育儿的乐趣,一起跟孩子度过一段段快乐而温暖的亲密时光。
关键词7:家长群乱象
大事件:
如今的家长群似乎有点变味了。在家长群这样一片土壤上,“拍马屁”这种传统而经典的亚文化开始悄悄生长。
有些家长为了讨好老师,无论老师随便在群里说句什么话,家长又是点赞、又是送花,或者是一片讨好、奉承的话,结果既让老师感到难为情,同时也让其他家长不满。
启示:
老师也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家长的私欲。很多正直的老师,对家长阳奉阴违、溜须拍马的行为也是发自内心厌烦的。老师也会避免与这类家长私交过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也会警惕被家长过分的需求所挟持。
所以,拍马行为对密切家长与老师的健康关系中,百害无一利。
家长智识,影响孩子的未来和成就!
itnewit.com:ITNEWIT(IT牛品汇) » 2018年教育关键词,这些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