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晋升的妈妈而言,每天最折磨人和让人崩溃的,莫过于面对宝宝的哭了。有些是哭着要抱,有些是哭着要背,有些是要摇晃,有些事哭着渴了,有些事哭着饿了,有些是要靠某个东西来吸允,有些就是哭……面对宝宝的各种哭,有人认为妈妈应该第一时间将宝宝抱起来进行安抚,有人认为妈妈应该让宝宝哭个够,直到她不哭为止,到底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呢?
“哭个够”建议的来由
“哭个够”的建议来源于19世纪儿科医生艾默特.霍尔特一书《婴儿期和儿童期的疾病》。博尔特医生认为:婴儿哭如果是因为疾病的话,妈妈应该给予回应;但大部分婴儿哭是源于习惯,他认为这应该是最不被认可的习惯之一,并提出治疗孩子哭最成功的方法就是让他“哭个够”。当孩子哭的时候,妈妈禁止抱起孩子进行安抚,经过几天的训练之后,孩子哭声就会停止。
让孩子“哭个够”,这样到底好吗?
小区一个邻居分享,临近预产期的时候,她听别人说,月子里如果孩子哭,就该让她哭个够,这样慢慢地训练几天之后,孩子慢慢地就不会哭得那么厉害了,并且强烈建议:孩子越小训练越好,因为比较好把控,当宝宝知道哭个够,没有人来抱她哄她的时候,她就不会经常哭了,大人会少很多麻烦。生活中,很多妈妈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邻居将女儿生下来的以后,就按这个方法去做,确实有效,她甚至还为获得一个这么好的建议而内心暗自欣喜,女儿在这种训练下确实变得很温顺很乖。可到了会走路之后,她发现女儿从来不敢轻易地对别人表达自己的需求,人家给她一个小玩具玩,明明很想要,却不敢去接;自己饿了,要等大人递给她之后才吃,不会开口问。
在育儿过程中,有些妈妈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孩子哭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回应,有的孩子会哭得更厉害,有的孩子会逐渐变得安静。
美国医学博士、儿科医生威廉.西尔斯,与妻子一共孕育八个孩子,是“西尔斯亲密育儿法”的联合创始人,他认为:那些“哭个够”起作用的宝宝,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倾听和接纳,孩子交流的愿望也被消灭了,除了认为自己的哭声没有价值以外,认为自己也缺少价值,并会为不信任打下基础。父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及时给孩子充满爱的回应。
宝宝能够及时得到父母爱的回应,对她的成长到底有什么好处?
一:让孩子有了最基本的信任
孩子的哭声是在向父母传递自己的需求,当父母听到孩子的需求,及时给予满足,孩子收到父母爱的回应就会变的更有安全感,也因此增加了对父母的信任,一个充满爱意和回应的家,会让宝宝更容易安定下来。
西尔斯认为:那些对孩子回应不够投入、有所保留的妈妈,会逐渐变得对哭声不再敏感,这种麻木会蔓延至母子关系的其他方面,乃至破坏了整个家庭。
二: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有一个说法是:让孩子“哭个够”对他的肺有好处。研究显示,对孩子哭不管不顾,会让她心律失常,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生理和心理都会处于很低落的状态。而当孩子得到安抚,不再哭时,心血管系统就会很快恢复正常,并呈现出良好的生理状态。
那些哭总是能得到及时回应的宝宝,他们在哭与父母的回应中发展了更好的交流技能,变得较少发脾气,不会去操控他人。
一个家庭中,受宝宝哭声影响最大的通常是妈妈,有些孩子哭得能够让一个妈妈变得愤怒、无助、绝望甚至崩溃,这时妈妈不要去强撑,可以试着将宝宝换给一个情绪不那么低落的人去抱,或推着孩子出去走一下,或给孩子放一首轻柔的音乐,这些都可以帮助妈妈过度一些难捱的时刻。
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宝宝是每一个做妈妈的心愿,让我们积极正面地去应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需求,不错过她的每一步成长,妈妈爱的安抚和回应,是每一个宝宝最好的生命滋养。
itnewit.com:ITNEWIT(IT牛品汇) » 新生儿哭能让她“哭个够”吗?儿童专家告诉你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