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IT(IT牛品汇)
当前位置:ITNEWIT(IT牛品汇) > 育儿 > 正文

大辟谣!这些“育儿真理”真教不好孩子!

朋友圈、育儿论坛,各大网络平台几乎每天都在传播着各种各样的育儿心经。为了成为更好的父母,很多家长看完这篇又看那篇。

可是,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因此世界上也并没有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法则。但是可以保证的是,有些“代代相传”的“育儿真理”真的教不好孩子。

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在中国,“红白脸”似乎是广为传颂的教育经验。“严父慈母”、“虎妈猫爸”也被很多家庭认为是教育成功的标配。“红白大戏”一上演,不少父母都为自己的“教育智慧”深感自豪,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教育方式看似“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实质上却破坏了亲子关系。

“趋利避害”是人之本能,即使是小孩子也会在潜意识里知道,如果父母有不同的立场,他们就“有机可乘”——在妈妈那儿行不通的时候,就会去找爸爸。关于孩子的教育,父母双方都有责任与权利,只有“统一战线”后,才能让孩子真正明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这个阶段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很多父母打定主意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背着与身形不符的书包,奔波于各个培训机构和早教中心之间。其实,传授知识并没有问题,但学龄前的孩子正是初步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关键时期。

比起认识多少字,做了多少题,这个年纪的他们,更应该被书籍、自然、和爱包围。在书籍中寻找慰藉,在自然中追求豁达,在爱中感受幸福。其实,成功的定义并没有那么狭窄。正面管教孩子,才能引导孩子培养优秀的品质。比如说当孩子拿家里东西、不考虑别人感受的时候,家长要让他们明白这些问题远比考试考得不好要严重得多。

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了

对于孩子,家长的态度总是宽容的,甚至理直气壮地说:“他还小。”所以,年龄就成了天然的护身符,自带“有理光环”。的确,爱玩爱闹是孩子的天性,但也因为年龄小,他们对于是非对错,并没有成人的认知。他们凭着天真的本性做事,一些行为后果在成人眼里也无伤大雅。

这是很多家长的误区,他们只单独看到表面行为,而没有关注问题的实质。长大了就会好?事实往往是一个年龄段换一种表现方式而已。每个“熊孩子”的背后必然站着一个“熊家长”,父母种下的种子会在孩子身上生根发芽。成长只有一次,等,可能会等来花开,也可能意味着错过。

激将法来激励孩子

“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家长为孩子定下目标,并以此来衡量他们的行为。获得成就,家长便要时刻敲打,认定稍不留神孩子就会“恃才而骄”;不尽人意,家长更会搬出隔壁永远无法超越的张同学李同学。

其实,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激将法,打击往往会让他们认为自己很差。不少人在成年之后变得敏感又自卑,得到热情的赞赏,反而战战兢兢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这么好,这都是年少的不自信带来的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种自信须从年幼培养,当拥有“我是个有价值的人”这样宝贵的认知,便构成了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也是自律的根基。

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父母角色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经济收入还是教育理念,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总在督促着父母们不断朝着“完美爸妈”努力。当“有据可循”遇上“经验之谈”,爸爸妈妈们就不可避免地焦虑起来,很多家庭教育也就此产生。

所以,要想减轻孩子的压力,父母首先要缓解自己的焦虑,加强学习,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掌握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回归平和的心态。

itnewit.com:ITNEWIT(IT牛品汇) » 大辟谣!这些“育儿真理”真教不好孩子!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