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IT(IT牛品汇)
当前位置:ITNEWIT(IT牛品汇) > 育儿 > 正文

孩子不喜欢分享玩具是好事还是坏事 家长学会这几招培养孩子分享意识

孩子不喜欢分享玩具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孩子不喜欢分享玩具,我们把它分作1-3岁和4-6岁和6岁以上来看,对1-3岁的孩子来讲,正是它在构建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所以当孩子处于构建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的时候,他要先拥有后分享,3岁前不要让孩子分享玩具,他对物有了所有权,他才能在四岁以后进行分享,三岁之内的孩子要主张构筑潜意识,构筑自我意识

比如说孩子这鞋子是你的,玩具是你的,画笔是你的,绘本是你的,衣服是你的,房间也是你的,你说了算,逐渐的构筑孩子的自我,在孩子不断的构筑自我的过程中,它会形成一个界限,你的和我的区分,因此大人要动他的玩具,他不愿意,小朋友动他的玩具也不愿意,因为这是属于他的,所有权归他,至于对这个玩具怎样来处理,那是四岁以后的事情,在三岁左右的时候,它就是要先拥有,体验获得和拥有的那种感觉,这样自我才能建立起来,才能完善起来

有一个小朋友在两岁半的时候,家长给他买了一个玩具,在街上玩的时候碰见了另一个小朋友A,A就非要这个小朋友的玩具,这个小朋友的妈妈,就要让孩子给A玩,这个小朋友说这是我的,我不给,然后妈妈就说你怎么那么自私呢?他不是你好朋友吗?

一定给他玩,然后他大哭坚决不给,这个时期家长不要参与,因为在孩是拥有的过程中,他是物权所有者,他是玩具的所有者,所以说给不给玩,都是他说了算,不是家长说了算,这个家长做的就有点过分了,如果三岁之内的孩子不知道拥有,只去把玩具让给别人,她会有什么危害呢?

有一个五岁的小朋友到幼儿园的以后,不管手里拿着什么被别人抢去以后,他就会呆呆的望着自己的空空的手发呆,她的妈妈很担心,就问我怎么回事,实际上是在三岁之前的时候,他生活的家庭太要面子了,爷爷总是让她把玩具分享给别人,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到他家去玩,他刚买了一个扭扭车,你把扭扭车让他玩一下,他是客人,他是小朋友,要以客人为主,对客人要分享自己的好东西,这个小朋友就不同意,爷爷用交朋友,别人是客人,自己是主人来说服他,结果小朋友一生气把玩具扔给别人,自己跑到厨房去哭泣了

长大以后,因为他的物权意识没有建立起来,当别人欺负他,拿他的东西的时候他是不知道要的,因为他不知道这个东西是我的还是他的,他不会维护自我权益,也没有自我意识,没有主见,三岁之内,如果过早的去分享玩具的话,对孩子长大以后,他的自我意识是有影响的,他的自主性也是有影响的

第二阶段是4-6岁,4-6岁要鼓励孩子把自己拥有的东西分享出去,要让孩子学会交往,乐意分享,分享的时候获得一种愉悦感和友谊,这样孩子就学会和别人交换一些玩具,交换物品,4-6岁期间如果孩子还不会分享,长大以后也是有坏处的,长大以后他就不敢去社会交往,不会交往,不知道如何和别人交往,不知道和别人交往的纽带是什么?不知道和别人分享的东西是什么,所以孩子就会活在自我里面,自我过于强大,走不出来,他的人际交往就比较差,他身边的朋友都会离开他,因此在4-6岁的时候,家长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分享,那么家长要带头分享,演示给孩子来看,把自己好吃的分享给孩子,多分享给孩子,他接收了以后,他就会感受到接收礼物的快乐,他就会也愿意分享了

六岁以上的孩子,如果还不喜欢分享的话,这个时候呢,再改变起来有点困难了,所以家长要有意识的去做这个事情,很多6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就说他很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总知道吃,总知道要东西,也就是说在6岁之前,这一块是欠缺的

6岁之后他会表现出他的需要他的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这个孩子就是在4-6岁的时候没有学会分享,没有把自己的东西分享出去来获得快乐,没有让自己和别人搭建起一个桥梁来,所以6岁以后会出现一个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其他的小朋友全被他排除在外,人际交往很受影响,6岁之后有的孩子很乐意分享,人际关系就非常好,因为分享是把物品当做一个载体,来和别人建立关系,所以分享的物品和礼物就是人际关系的纽带,通过纽带他能获得友谊,获得和同学的交往互换,这个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就比较强。

itnewit.com:ITNEWIT(IT牛品汇) » 孩子不喜欢分享玩具是好事还是坏事 家长学会这几招培养孩子分享意识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